近年来,宁夏泾源县探究开展水稻秸秆加工工业,将秸秆制作成用来环绕苗木根部的草绳以及仿真绿雕、立体花坛等景象工艺品,带动当地乡民增收。
新华社银川2月3日电(记者赵倩、马丽娟)刘秀仓坐在草绳织造机前,将一把把稻草送进喇叭型的喂料口,跟着轮盘飞速地滚动,稻草主动拧成了一股股细草绳。
“编两捆草绳就能挣一百块钱呢!”这位40岁的农村妇女没想到这些秸秆不光大有用途,还能给咱们自己所带来一份不错的收入。
刘秀仓家住宁夏固原市泾源县昌盛乡上黄村,每到冰冷而绵长的冬季,乡民们往往只能窝在家里“猫冬”。近几年,当地政府探究经过在村里建造扶贫车间开展特色工业的方法,处理乡民冬闲时的打工难题,特别是给留守妇女和白叟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泾源县地处六盘山南麓,苗木工业一直是当地的主导工业之一。由于苗木出土运送前需要用草绳环绕土球包裹住树根,这让昌盛乡的致富带头人于银奎看到了商机。
“这些草绳曾经都是在网上买,每捆要100多元,而宁夏本地就有水稻,假如能把秸秆使用起来自己加工草绳,既能下降苗木的出售本钱,也能带动农人增收。”于银奎说。
所以,他在上黄村租下了扶贫车间,购买了机器,建造了秸秆堆积基地。10月份宁夏川区的水稻一收割完,他就收买了60吨左右的稻草。现在,已有1000多捆草绳被规整堆放在车间里。
于银奎说,现在车间招聘了38名乡民,其间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妇女和白叟居多。“等春天造林季一到,这些草绳在本地都不行卖的。要是销量大,招聘的人手还会添加。”他说。
1月7日,在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扶贫车间,乡民用草绳织造景象工艺品。新华社发(冯开华 摄)
刘秀仓说,工厂就在家门口,比曾经起早贪黑出门打工便利多了。并且厂里还装了空调,冬季也不挨冻。
跟着绿色环保理念逐步家喻户晓,旧日中国农村很多被燃烧或用来喂牲口的庄稼秸秆,现在“摇身一变”成为实用品,有些乃至被制成干花、贴画、景象造型等附加值较高的工艺品。
在间隔上黄村不远的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的扶贫车间,乡民们正将一根根草绳变成形态万千的“艺术品”。快马、天鹅、唐僧师徒、宇航员等造型在喷涂颜料后变得非常传神。
一些乡民和记者说,像缠草绳这种最简略的工种,每月能挣两三千块钱,而规划造型的铁焊工每月能挣到6000块钱。
“稻草工艺品的商场很大,除了接纳周边景区、公园、农家乐、大型庄园等园林绿化的订单,咱们还在网上出售,最远卖到了江苏徐州。”冶家村扶贫车间负责人冶卫东说。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