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敏丽)“花竹相生,美美与共”。4月14日开幕的2022年荷兰阿尔梅勒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2022荷兰世园会”)上,中国参展建设的“中国竹园”,以233种花卉绘就4200平方米的江南立体画,凭借其融合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备受世界瞩目。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艳惊世界的“中国竹园”,是本届世园会最大的国际展园,由苏州高校及企业团队设计施工,其中项目现场建设维护组负责人是一位泰州籍专家,他就是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副院长鞠鹏杰。昨天,记者电话连线采访了鞠鹏杰。
今年刚刚不惑之年的鞠鹏杰,出生于泰兴,父亲鞠章网是泰兴有名的农业技术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小受父亲影响,鞠鹏杰上大学时毅然选择了园艺专业,通过刻苦钻研,先后获得多项国内外园艺类大奖。
去年,在中国花卉协会的组织下,鞠鹏杰所在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园林设计院一道参与“2022荷兰世园会”中国展园的设计和建设。
花与竹,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无法替代。以此为灵感,“中国竹园”设计规划出炉,契合世园会“发展绿色城市”主题,设计人员以竹类植物为主体框架,将花与竹有机融合,运用中国新型竹制工程材料和工艺,构建竹林听涛区、特色花卉展示区和精品竹庭院区3个主题分区,融入“中国之书”“竹桥月影”“丝竹雅音”“九洲百花”“溪上竹院”“吾竹幽居”6个主题场景,根据季节变化,遍植牡丹、荷花、桂花、菊花和木芙蓉等120多种中国特色花卉植物,展现出一幅“花竹相生”的美好画卷,表达中华民族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对绿色生态理念的传播、对建设绿色美好城市的积极探索。
为了将这一美好愿景在世园会上变成现实,春节过后,鞠鹏杰带着施工团队“出征”荷兰。当时离世园会开幕只有短短几十天,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克服疫情、气候、物资运输等因素,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鞠鹏杰及其团队付出了很难来想象的努力。
为了攻克难关,“中国竹园”建设项目临时党支部迅速建立,鞠鹏杰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我们每天与时间赛跑,党员干部带头,天不亮就出发,驱车半个小时,七点左右赶到场地。早上的工地只有零下三四度,所有人戴着口罩,最多半个小时口罩就全部被浸湿了。”鞠鹏杰告诉记者。
另一个难题来自原料运输、选择与工期的平衡。由于“中国竹园”竹原料均来自国内,通过海运集装箱运至荷兰,共五个集装箱运输。“这些竹子虽然在国内经过预处理,但到现场还要进行后续处理和拼接,需要耗费一些时间。当地的物流公司为了节省本金,把我们一个集装箱的原料货物分了五个批次四天时间才陆续运到场地上。为了赶工期,我们反复和物流公司交涉,并求助中国驻荷兰大使馆、世园会组委会,催促早日把集装箱里的货物送到场地。”鞠鹏杰说。
此外,在植物品种选择上,为体现中国园林的特色,设计的具体方案选取植物品种基本是生于中国的植物。考虑到植物运送过程中的损毁率较高,团队只能选择在荷兰当地购买,但真实的操作时发现很多植物品种在当地特别难找到。为解决这一难题,鞠鹏杰带领团队一方面想方设法尽量多联系各个苗圃基地或植物供应商,另一方面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设计效果和工期两不误。
凭借一股子拼劲和干劲,“中国竹园”仅用51天就完成建设,如期登上国际舞台,每天游客达到3000多人次。“竹园对竹子这种传统材料的呈现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设计颇具现代韵味。这座‘美丽、静谧的中国花园’展示出中国为响应本届世园会‘发展绿色城市’这一主题所做的巨大努力。”本届世园会荷兰政府专员、荷兰前副首相安妮玛丽·约里茨马这样评价“中国竹园”。
“艺术是跨越国界的。很多外国游客在游玩时,都会产生一种共鸣,也能理解我们所表达的东方审美的意境。”每天看着“中国竹园”中络绎不绝的游客,鞠鹏杰非常自豪和满足,两次参与国际展会国家展馆建设的经历,让他明白: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展馆或展园,不单单是一次对外的美好展示,更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可以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中国,距离再远、建设再辛苦都非常值得。
据了解,本届世园会将持续半年,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举办的第一个A1类世园会,堪称园艺界的奥运会。展期内,“中国竹园”将举办中国国家馆日和部分省市主题日活动,并举行中国特色竹工艺品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中国书画展等活动,广泛传播中国民间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