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使资源、能源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2005年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4.4%,但原油消耗占世界7.3%,原煤31%,钢材27%,水泥40%,表明我国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资源、能源消耗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使我国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由于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所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付出了过高的、难以承受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
1980年到20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但是资源、能源消耗只翻了一番,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能源自给率始终在90%以上,表明我国既是世界性的能源、资源消费大国,又是生产大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谓的“中国资源”是没有根据的。
前几年我国能源性企业、行业发展过快、过热,近两年片面追求投资,追求外贷、追求出口,甚至追求房地产经济扩张又重新抬头,表明粗放型增长问题依然很严重,使我国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更为严重,雪上加霜,难以为继。
2004年的绿色指标考核报告表明当年主要的环境损失占GDP的3.O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机电产品出口的比例增加;研发经费迅速增长,2006年达到1360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多年保持在1400万左右,每年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100万左右;世界各国科技贡献率平均为45%左右,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70%以上,研发经费占GDP的2%以上,科技依赖率30%以下,从而表明,近年来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发展质量初见成效,经济增长开始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上来。但是总体上科技贡献率低于世界中等水准,与创新型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2、事例一:1998年春,某县主要领导决定在该县通向市里的主要公路沿线建设“食用菌百里长廊”,要求沿路7个乡镇铲除公路两边正在生长的小麦,把香菇架、椴木节堆放在公路沿线搞食用菌栽培,以便上级领导参观。次年5月,该领导加大了建设“食用菌百里长廊”的工作力度,多次主持召开现场会,宣布哪个乡镇行动不力、完不成任务,书记、乡长就地免职,并明确表态,老百姓不搞,能采用拉家具、牵耕牛的办法对付,这叫“逼民致富”。
事例二:某地有个县委书记为了该地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要召开一个全国性黄牛工作会议。他把会场布置在贯通三县的公路边上,下令村民们几天之内在,公路两旁搭建很多牛棚,且每户必须牵一头牛到指定的牛棚里以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观考察。很村民因为家中没有养牛,不得不花钱从外地租,每头牛每天租金10元。该书记曾说:“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要让领导看到政绩。”靠着这样的做法,该县委书记先升任市委领导,后来又当上了省级干部。
事例三:某地一镇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再充当投资主体先后办了8个公司。由于缺乏市场论证、技术管理人才和产品营销手段,没几年,众多项目仓促上马又半途而废,8个公司只运行了3年就被迫停办。该镇因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欠下了1亿多元的“政绩债”。据测算,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该镇每年只能挤出近百万元用于还债,还清这些债务大约需要100年。
事例四:由财政投资近30亿元兴建的南方某国际机场,由于建设规模过度超前,目前客运量和货运量只达到设计规模的1/3左右,航站楼和机场生活区大量闲置,运营5年累计亏损已达11亿元。如果停止营运肯定会影响到政府形象而继续营运则必然加大亏损,有关部门陷入了两难境地。
事例五:为美化城市,东部某市有关部门在市中心广场修建了6座高大的雕塑。然而,雕塑建成后,专家和市民都批评这些雕塑设计水准不高,没有艺术性,缺少美感。于是政府便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决定将6座雕塑拆掉重建。这时群众又批评有关部门:才建成就拆毁,根本不心疼纳税人的钱,你们当初干什么来着!
3、某县决定到A村建造火葬场,找来了专家论证,征求了村支两委的意见,村支两委认为这是县里对A村的关心,可以拿到项目,发展经济。但是该村的村民知道后,认为破坏了风水,不吉利,到乡政府,乡政府为了平息事态,派出所民警来维护秩序,但造成了大规模的冲突,并打伤了警察。县委、县政府很看重这件事,马上派出工作组协调。
4、某县在推进“工业强县”的战略进程中,引进一家造纸厂,造纸厂在一个水库边上,这个水库是当地饮水源地,是当地的“母亲河”,引进造纸厂后效益很好,三年创造效益1亿元,每年为地方财政收入贡献500万元,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河里的鱼大量死亡,村民也得怪病,环保部门调查的最终结果:水库被严重污染,罪魁祸首就是造纸厂排放的污水未处理就排放,有关部门估计,恢复原样需要5年,至少投入5亿元投入治理,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2、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现状,谈谈如何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5、省里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职工合法权益》作为重点调研课题,将此交给综合处作前期调研。综合处李处长是S省A市人,就决定前往该市调研。与该劳动局联系后,安排了四天调研,并提出因同去的同志没来过该市,也安排了一天时间游览。李处长调研采取座谈会、查阅资料形式。到调研地后,安排了四家企业都有劳保的联系点。第一天,与两家企业座谈,并按照安排开展调研活动,在调研过程中,劳保局张局长要李处长讲话,李处长提了工作要求。第二天到第四天,都因为吃请没有按计划进行调研。第五天,李处长觉得调研不充分,提出继续调研,市劳保局提供了一份材料,李处长看了材料后,觉得不错,就不再调研,返回省机关。
6、某县有A集体机械厂,B国有机械厂,县政府要求两家公司合并,A集体机械厂不服县政府决定,乡县法院提起诉讼,县人民政府要求法院顾全大局,不于受理。
7、某市为处理垃圾,经调查论证,提出三种解决的方法,第一种,投资2000万元,建垃圾处理厂,变废为宝,但工艺难。第二种,传统办法,征农田,集中堆放,第三种,在海边挖坑,用土填埋,再用卫生方法封闭。三种方法各有优劣。
8、某县引进了几个较大的项目,可这几个项目都不在原先规划的园区内,为了加速推动项目建设,于是县委县政府就决定把这几个项目所在地方圆1平方公里的地方列为开发园区。
9、【材料1】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人们之间收入差距不大,但趋于的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现阶段国情,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但也要看到,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
比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涨的趋势。比如,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比如,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再比如,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正真获得有效规范。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
由于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当然,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其中也有由于自身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不同、贡献高低造成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必然的、应该的,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表现,也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那些不合理、不合法问题导致的收入差距,才是分配不公的表现。
沐川县委组织部 关于2024年度公开选调公务员(参照管理工作人员)拟任职人员公示
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所属事业单位2024年公开选调工作人员拟调动人员的公示
2024浙江丽水市市级机关面向全市遴选(选调)公务员拟转任对象公示(五)
2024下半年四川乐山市市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局面向川渝两地选调事业单位人员拟调动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