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3日电 ( 冯妮娜)“到海天文化,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灯会的制作技艺;深入恐龙企业,近距离触摸仿真恐龙和AI的巧妙结合;漫步‘中国盐运第一镇’,感受盐运文化风情和建筑内涵,看打铁、弹棉花等传统手工艺……”12月12日,自贡市沿滩区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集中采风活动如期举行。
当天,中省级媒体和市区媒体、网红达人等走进沿滩区,近距离感受沿滩的文旅发展新动能。采风团首先来到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这里是该区龙、灯产业的承载地。走进自贡市大洋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仿佛“穿越”回侏罗纪时代。霸王龙、长颈龙、双冠龙.....一只只栩栩如生的仿真恐龙模型展示着恢弘的身姿,摇头摆尾、张牙舞爪,张开大嘴发出震慑般的吼叫。
“这一批恐龙马上要发往美国、智利、科威特等地,我们公司产品70%销往海外市场,30%销在国内,目前正在赶订单。”自贡大洋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蔡茂介绍,自贡每年出口的仿真恐龙产品成千上万,远销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占据海外90%的市场。现在的仿真恐龙在追求外观色彩和体型同时,还需要通过科技赋能,让恐龙“复活”。目前,大洋文化已为马来西亚、越南、捷克等国家提供恐龙创意设计、文创等服务,仅马来西亚的合作就有100多万美金的营收。
随后,大家来到自贡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分布在各个点位加班赶制订单。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梁红武介绍,现在正赶制北美、澳洲等地区的彩灯订单。今年10月27日,荷兰欧动物园内,一场灯光盛宴如期上演。这已是海天文化与欧动物园合作的第六年,每年吸引10万游客前来观赏。
据了解,在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沿滩区仙市古镇,采风团漫步古镇。“四街五栅五庙一祠三码头”和“一里三牌坊九碑十土地”等建筑布局,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繁华。走在青石板路上,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以往盐运时期的商贸繁荣仿佛再现于眼前。
“我们挖掘盐运文化风情和建筑内涵,将古镇打造成盐运文化遗产旅游首选地。”沿滩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基于古镇各类传统手工技艺和节日龙灯、街头茶馆等民俗民风完整传承,连续多年开展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季、古镇灯会、“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等民俗文化活动。
不仅如此,沿滩还将千年盐运文化“活化”利用。今年5月,大型“沉浸式”歌舞表演《盘滩过坳》在仙市古镇上演,吸引了5万余名游客观看。该表演用当代创意结合当地民间音乐、舞蹈、戏剧及杂技等多元艺术手法,深度还原古镇井盐转运和盐工辛勤劳作的场景。
“王家大院古建筑修缮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很快就能和大家见面。”据沿滩新城招商办主任张丽介绍,依托盐商文化,在沿滩新城,一座现代化的“盐味”文旅综合体也拔地而起。整个项目依托王家大院盐商文化古建筑,融入盐商文化会馆、盐商戏阁、盐商私房菜、主题民宿、盐商市集等业态,打造以盐商文化为主脉、王家大院为核心、盐帮菜“两馆一中心”为支撑、盐商文化公园为配套的城市特色文化商业中心。以后,这里将成为盐文化、盐帮菜文化传承发展的旅游胜地、商业服务的集聚地、商住休闲的理想之所。
据悉,近年来,沿滩区文旅融合发展动能强劲。今年以来,沿滩已接待游客5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完)
①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