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积极联合潍坊市、淄博市、东营市辖区内多部门形成合力,助推常规时段和重点时段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走深走实,旨在让社会公众走近地震工作、了解地震科普,进而提升社会公众地震以及次生灾害事件中自救互救及应急避险的能力。”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负责人张文鹏说,2023年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共计开展地震科普宣教“六进”活动12次,累计受益2000余人。
2023年,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联合应急、消防等部门及众多社会救援组织,在5·12防灾减灾宣传周、7·28唐山抗震救灾47周年纪念日等重要节点,于潍坊市各大社区与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以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为主题的综合灾种演练活动,参演群众和学生累计1400余人次。
不同于传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的单一形式,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采用互动式“演练+科普”的新模式,让市民和学生先与地震科普工作人员进行互动交流,由工作人员针对不一样场景、不一样的情况的地震应急避险进行一一讲解。
来自潍坊广文中学初二年级的范笑冉说:“这次地震演练,就像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户外体验课。通过切身的参与,不仅让我了解了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险知识,更让我学会了一些保护措施和方法,非常受用。”在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结束之后,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还与同学们分享了在演练过程中大家存在的小失误和小误区,通过科普动画和漫画插图的方式,让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于地震应急疏散的认识,提高大家的警惕性与敬畏心,使同学们的防震避险本领更扎实入心,厚植青少年地震安全科普文化。
在奎文区广文社区的应急科普工作过程中,还采用地震体验车模拟的方式,让市民充分感受地震来临时带给人们的冲击与震慑,深刻认识到地震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与特殊意义。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深入社区,现场答疑解惑,与社区居民互相交流讨论,通过印刷宣传册、手提袋、雨伞、鼠标垫、文具等,进一步加深市民对于地震科普的认知,将科普知识渗入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直以来,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都秉承着以双向合作并重,撬动辖区内科普场馆资源,充分的利用地方科普馆等资源开展社会服务的方式,积极调动青少年对于地震科普知识的好奇心与兴趣,鼓励大家主动接触地震科普知识。
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主动发挥潍坊金宝乐园防震减灾科普馆、东营社区7个地震科普展室教育阵地作用,利用站内的专业和人才优势,与场馆探索建立常态化合作模式。2023年,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联合开展地震科普活动12次,涵盖机关、社区工作者、学生、农民、留守儿童等600余人。
在潍坊金宝乐园防震减灾科普馆进行科普教育活动时,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站长张文鹏专门为从东营而来的留守儿童们针对地球构造、板块运动及各类地形地貌进行了讲解。从我国和山东的地质概况及熟悉山脉的地质构造特点进行逐一分析,生动深刻地展示了潍坊地震科普工作的重点,融合区域内链条资源与科普工作亮点,打造多区域融合的新时代地震科普模式。
通过让市民在潍坊金宝乐园防震减灾科普馆体验模拟地震后倾斜房屋的形式,使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地震带给人的晕眩感与紧张感。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表示,希望能利用多种形式加深市民对于地震科普知识的印象,通过对辖区内资源的整合,发挥站点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市民对于地震的警戒心。但同时,通过一次次的地震科普活动,希望能减少市民心中对于地震的“陌生感”与“恐慌感”,提高市民在面对应急情况时的处理能力。
在原有地震科普工作的基础上,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不停地改进革新,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将地震科普知识“严丝合缝”地嵌入市民的心里,把地震科普知识变成潍坊市民的生活常识。
近年来,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不断融入全省融媒建设,打造“潍震科普”微信公众号宣传品牌,策划系列宣传作品,粉丝数和作品播放量等指标实现明显地增长,优质作品曝光度明显提高。全年累计由站内技术人员原创产出科普作品50余篇,阅读量超20万,被国家级、省级融媒体转发9篇,其中个人独创的文章《您的手机上的“地震预警”功能开关打开了吗?》被各大主流媒体平台转发,阅读量达“10万+”。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媒体蓄能,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让地震科普实际做到深入民心,不断走出书本、走出课堂,以崭新的面貌与形式,融入市民生活。
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北纬37.16度,东经116.34度)发生5.5级地震。许多潍坊市民都表明了自己被“震醒”,面对市民们因此产生的惶恐与焦虑,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于8月6日当天积极派出专家接受各个媒体采访,用视频的形式就“潍坊近期会有地震吗”“潍坊的楼房能抗几级地震”“地震局有哪些观测手段”等市民关切的问题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及时稳定了市民的情绪,以实际为例进行深度地震科普,再一次加深了市民对于地震知识的认知。
防震减灾科普宣教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将依托技术支撑优势,深挖地方科普资源,助推融合科普凝“新”聚力,继续在增强科普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凸显科普活动的直观性、体验性和互动性上下功夫,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意识和主动性以及应急避险技能,更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